(资料图片)
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,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人才、智力和精神文化支撑,是“教育人”的时代使命。基于此,杭州市文新小学着力打造“全学习生态系统”以期实现育人的高质量目标,开展项目研究并入围西湖区首届重大教育研究培育项目。
近日,“在全学习生态中高质量生长”启动论证会在杭州市文新小学举行。
杭州市文新小学校长傅盈进行了项目解读。该项目旨在学校治理系统的升级迭代,以文化与空间、课程与技术、关系与机制整体科学平衡的建构,实现全域学境、全时学程、全面学力、全维评价,使学校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更大的整体发挥出最大效益,以期培养出具有“T”型人才潜质的学生,从而促使学校从优质走向卓越,打响文新教育“生长”品牌。
杭州市文新小学副校长吕霞、副校长陈德林、副校长郑雪琴和副校长石晶晶分别从“课堂效能提升”“课程场域建设”“师生关系优化”和“评价模型建构”四个子项目推进进行交流汇报,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未来三年的规划与实践:进一步优化设计有利“成长”的“三阶”校本课程,促进课程要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,提升教师的课程解读能力、实施能力、设计能力;进一步优化设计校园环境,融合西溪湿地生态概念,强化“湿地里的小学校”视觉形象,把校园打造成一个理想中的“萌学园”;期待师生间的关系,指向以学教方式为纽带的多样化选择与实践;让“生长能量币”,不仅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加油站、学习成果的奖赏礼,还能成为全学习生态系统中信息流转的媒介。
与会专家组充分肯定了项目的研究价值并对本次论证给予了指导,针对研究目标及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科学、专业、系统点评,多角度地在实施路径方面给予具体、宝贵的建议。
当代教育家杨一青认为学校现有成果非常丰富,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。未来学校要集中力量聚焦学校治理重点,将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放在首位,并充分整合在地性资源,着力打造“学校在湿地中,湿地在学校里”的特色文化品牌。
杭州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系主任安富海认为,该项目既符合国家政策高位要求又落地儿童立场,凸显尊重生命、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点。他也指出学校要进一步梳理研究框架,围绕“生态”与“生长”两个核心词,尊重个性追求,以“问题导向”推动实践迭代,在积累中不断超越。
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来文提出了改进建议,他认为,四大研究板块要相互融合、相互对接,在问题导向下实践,绘制更全面的蓝图框架。
论证会让项目组的教师们进一步明晰了思路,增强了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