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2年5月5日,一声巨响打破了黄海海面的宁静,山东省荣成县石岛港东南方向海域发生了一起油轮爆炸事件,发生爆炸的是编号为“大庆53号”的油轮,船上20多名船员不幸遇难。
“大庆53号”轮船,1975年制造于大连红旗造船厂,是一艘三岛式艉机型油轮,总长163.4米,满载时排水量超20000吨,核载重15000吨,平日里往返于北方沿海运送原油。在当年,我国的造船水平明显落后于国际的背景下,这艘万吨油轮的建造,对于我国造船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,这艘油轮肩负的重大使命和它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不言而喻的。
1982年5月5日清晨,伴随着海岸线刚刚被晨晖镀上一道金边, “大庆53号”向着山东半岛外海方向轰鸣驶出。截至当日,“大庆53号”的航行里程累计12.3万海里。
(资料图片)
“大庆53号”刚刚完成一次运输任务,空载前往秦皇岛,赶赴下一次运输任务。刚刚结束一次航行任务,船员们心情愉悦,各自在甲板上进行着自己的晨间活动,有的做着舒缓的运动,有的静静欣赏晨间的海上风景,有的用收音机收听着歌曲。
早饭过后,船员们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任务中。机匠长唐新泉带领着机匠赵开拓和刘一鸣来到电焊房,完成前一天晚上轮机长安排的焊补水蒸汽冲洗管的任务。
当时唐新泉仅仅25岁,却有8年的电焊工作经验,年纪轻轻已经是“一级焊工”,还带过10多个徒弟。类似焊补水蒸汽冲洗管这样的任务,对唐新泉来说称得上是小菜一碟,因为对这种工作驾轻就熟,唐新泉十分放松,前一天晚上听歌到半夜11点才入睡,早上在赵开拓的催促下才慌忙起床。匆匆洗漱用餐后,便带着赵开拓和刘一鸣急急奔赴工作岗位。
唐新泉三人准备好电焊工具,赶往机舱时,已经是上午8:30了。去机舱的路上,三人被司务长叫住,请他们帮忙焊一下厨房里放锅的铁架。起初三人推辞说要先完成轮机长交代的任务,焊铁架的事等有空再做,然而在司务长的一再请求之下,唐新泉三人只好跟随他来到厨房。将铁架修补完备后,已经是上午10点,三人才急急忙忙前往机舱。
到达机舱后,唐新泉取出电焊枪,接通电源,又取出电焊面罩,在旁边的一块闲置铁板上试了几下电焊枪。一切妥帖后,唐新泉开始查看水蒸汽冲洗管的损坏情况,发现仅有一个米粒大小的缺口,唐新泉登时嗤笑一声,这么小的一个缺口,哪用得着如此兴师动众,还要他一个经验丰富的“一级焊工”来焊补。
唐新泉放松下来,漫不经心地驱动电焊枪,火花飞溅,星星点点地溅起,又落下。很快,缺口被焊补完毕,这时唐新泉发现大事不好:冲洗管污水管管阀处有白烟冒出,火星四溅。
唐新泉方才成竹在胸,这时却失了主意,赵、刘二人也惊慌失措,大叫救火。
然而此时再想补救为时已晚,喊叫声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巨响中显得苍白无力,油轮开始剧烈震动,船员们开始失去平衡。船长赶忙叫来机械师查找原因,未及机械师动身,就有一名船员火急火燎地冲进驾驶室,汇报说中5舱起火了。
船长只觉得大脑充血,一时之间仿佛天旋地转。运输易燃品的交通工具最怕火种,尽管此时油轮空载,但总不可能没有一点原油残留,一旦被点燃,整艘油轮和全体船员都将面临灭顶之灾。
连经验丰富的船长也一改往日的沉稳冷静,急命船员拉响警报。警报声在空荡的海面上显得越发凄厉,孤立无援。
80年代,人们应对危险的演习意识尚为薄弱,很多船员甚至从来没听过警报声。但听到警报声的瞬间,船员们还是意识到了事态严重,于是都来到甲板上查看情况。
看到中5舱的熊熊大火,以及豁然大开一个1米见方的破口,船员们瞬间面如土色。很多船员从没见过这样的场面,一时呆滞,不知所措,只有几位出海经验丰富,比较老道的船员赶紧找来灭火器,赶到中5舱灭火。然而灾难无情,当他们拿着灭火器对准火苗时,爆炸再次发生,几名船员瞬间被爆炸产生的巨大火舌吞没。
油轮变得一片狼藉,到处都是四散的部件和碎玻璃。组织船员救火的船长、大副、二副也相继倒下,前后甲板也都沦陷在火海中。
爆炸还在不断发生,船员们拼尽最后一点力气,奋不顾身,前仆后继地提起灭火器和消防栓冲向火海。
此时海上卷起大风,在船舱内残存燃油的助力下,火势越来越猛烈,熊熊燃起的火苗足有百米高。
此时灭火器和消防栓在滔天的火势之前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,真是杯水车薪。滚滚浓烟中,不断有船员倒下,或是窒息,或是被火海吞没。船身也在爆炸和火势的双重摧残之下有了破洞,海水迅速趁虚而入,油轮逐渐失去平衡,渐渐向左前方倾斜,如果顺势发展下去,油轮很快就会沉没。
为了不让幸存下来的船员也殒命于此,政委果断作出了弃船逃生的决定。从“大庆53号”建成之日起,政委就开始一次次陪伴它执行运输任务,时至今日已有7个年头,但在全体船员性命攸关之际,他不得不放弃这个陪伴了他7年有余的“老伙计”。
政委忍住哽咽,用尽全身力气大喊着,招呼船员们上救生筏逃生,然而由于油轮严重倾斜,救生筏无法解下。勉强解下的两只救生筏,也有一只的充气口打不开,而另一只成功入水后,却很快被海浪掀翻,已经登上救生筏的船员也被卷入大浪中。
坚持了40分钟后,油轮被海水完全淹没,尽管船身下降的过程看上去缓慢,但这对船上的生命来说却是一个无计可施、备受煎熬的过程。最终,船员们在绝望中随着油轮一起沉入大海。11时20分,“大庆53号”在山东省荣成县石岛港东南方向35海里处沉没。
见势赶到的辽宁长海县海洋公社6245、6246渔船成功救起了26名船员。不幸的是,仍然有18名船员遇难,5名船员失踪。
“大庆53号”的不幸遇难,不仅导致附近的航道无法正常供过往船只通行,还对附近的海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。
“大庆53号”遇难后,别有用心的海外媒体恶意揣测,蓄意歪曲事实,造谣称事故成因是船员为叛逃而引爆炸弹。
我国交通部、上海海运局和公安部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,经过40多天的调查,联合调查组终于将事故的真实成因呈现到大众面前。
“大庆53号”的中央楼在事故中损毁;油舱舷板、底部及甲板上有30余处破洞,其中最大的破洞长8.40米、宽0.56米;12道横舱壁、4道纵椎壁倒塌、变形。
而焊接过程中起火的原因则是,连接着水蒸汽冲洗管的污水管内残存有很多燃油,并与中5舱相通,中5舱用于装载原油,焊接时产生的火星一路引燃了中5舱。
正常情况下,焊接污水管前必须要做两件事,一是测爆检查,二是关闭污水管的两只截止阀。而唐新泉三人因为懈怠忽略了这两项重要流程,于是,在虹吸和负压的作用下,中5舱内的可燃气倒流入污水管中,形成了爆炸性混合气体。电焊产生的火星引燃气体,引起了中5舱的爆炸,继而引爆泵舱和其它货油舱。
最终,调查组提供的详实数据和影像记录表明,这是一起明火作业引起的责任性事故。
根据交通部制定的油轮防火、防爆原则,油轮确需电焊时,必须经轮机长同意、再由船长审批后,在专门的机舱电焊间内进行。经调查,“大庆53号”的违章电焊操作并非第一次,仅1982年的5个月内,就有12次违章电焊发生。
另外,该艘油轮出厂时,船厂主管部门未经审批,在机舱和货油舱之间私自接通了一段污水管,设置的两个截止阀也很少关闭,使得机舱与货油舱连通,埋下了事故隐患。船舶检验部门1977年颁布的《钢质海船建造规范》明文规定,货油舱与机舱之间务必设置隔离舱,管路必须相互独立。
此外,由于缺少应急演练,事故发生时领导人员和船员没有系统性的应对措施,在事故发生到船只沉没的40分钟内甚至没有发出“SOS”求救信号。
这次事故也为后续的油轮航行事业敲响了警钟,从油轮制造部门,到油轮领导部门,再到普通船员,都必须按规按章办事,因为每一条规章背后都可能藏有血淋淋的教训。另外,这也警示我们,必须要有应急演练意识,突发事件面前没有万一,一旦事故发生就是百分之百,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,造成无法补救的恶果。